字典

痾字的意思

痾
拼音kē ē 注音ㄎㄜ ㄜ 简体部首疒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2画
繁体部首疒部
五笔UBSK 仓颉KNLR 郑码TYAJ 四角00121 结构左上包围 电码4038 统一码75FE 笔顺丶一ノ丶一フ丨一丨フ一丨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kē(ㄎㄜ)

⒈  古同“疴”,病。

⒉  宿怨;旧仇。

统一码

痾字UNICODE编码U+75FE,10进制: 30206,UTF-32: 000075FE,UTF-8: E7 97 BE。

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异体字

English

chronic illness; dysentery

详细解释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痾

痾【午集中】【疒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8画

《廣韻》烏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何切,𠀤音阿。《玉篇》同疴,病也。《前漢·五行志》及人謂之痾。痾,病貌。言𡩻深也。《後漢·五行志》貌之不恭,是謂不肅。時則有下體生上之痾。《潘岳·閑居賦》常膳載加,舊痾有痊。

《集韻》阿个切,音椏。義同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疴【卷七】【疒部】

病也。从疒可聲。《五行傳》曰:“時卽有口痾。”烏何切

说文解字注

(疴)病也。鴻範五行傳鄭注同。从𤕫。可聲。烏何切。十七部。五行傳曰。時卽有口疴。五行傳者、伏生鴻範五行傳也。言之不從。是謂不乂。時則有口舌之疴。